摘要:BIM在施工階段的管理技術價值難以體現,而施工管理人員使用傳統的方式也是能解決相應的問題,融入BIM在不熟悉情況下避免并不能體現很大的價值。BIM當下,施工管理BIM轉型的路上注意要點。
一、前期準備,團隊分析。
首先,管理人員轉型BIM首先就要有滿足項目需求的軟件和設備,再而對團隊自身的條件進行分析,取長補短,對工程項目進行分析,找出需求點,來做為切入。
二、理清概念,制定標準。
BIM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)即建筑信息模型,BIM不是一個軟件,而是一個概念,而軟件只是實現BIM的工具;當然在使用工具之前,施工管理人員必須擁有一套合適的標準,因此基于需求,需開發應用流程或功能平臺,相關人員參與培訓,制作操作手冊。
三、拓展BIM的幾種應用點。
1. 工程資料的管理方式不同。
技術的出現豐富了項目質量檢查和管理方式,將質量信息掛接到BIM模型上,通過模型瀏覽,讓質量問題能在各個層面上實現高效流轉。這種方式相比傳統的文檔記錄,可以擺脫文字的抽象,促進質量問題協調工作的開展。
2、通過BIM技術制定施工策劃及總平面布置
施工管理人員可以結合BIM在施工前通過BIM技術繪制3D現場綜合平面布置,3D模型結合施工現場實際尺寸,立體展現施工現場布置情況,合理進行施工平面布置和施工交通組織,避免現場混亂;同時為高空安全吊裝提供數據。
圖1 基坑階段施工平面布置

圖2 結構階段施工平面布置
3、結合BIM設計深化及圖紙審核。
施工管理人員結合BIM三維建模過程中對設計圖紙進行校核和深化;對建筑、結構、機電安裝各專業圖紙進行碰撞審核,從而在施工前解決圖紙的錯漏問題。對機電安裝進行管線綜合,保證精準的管線綜合布置。再結合三維碰撞檢查,實現零碰撞。
4、施工進度管理。
施工管理人員結合BIM在模型量化的基礎上,將三維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連接,將空間信息與時間信息反映到模型中,實現對施工進度計劃的管控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劃分已經完成工程量,輸出施工進度,進行實際施工進度與計劃施工進度的對比;可以直接對現場進度情況進行分析診斷,更直觀、可視、清晰,改變了傳統的施工進度管理模式,確保了進度計劃合理和可行。
5、數字化加工。
施工管理人員可利用BIM模型的各項數據信息,對安裝構件快速放樣,實現工廠預制,將模型應用到現場放線控制中,滿足了施工精度要求。通過模型與現場實物對比,采用數字化驗收,實現
施工質量的事后控制。
6、3D掃描技術
智能機器人放樣在項目中的應用,大大簡化了放樣工作和放樣時間,一個人一臺設備便可代替了傳統的幾個人操作模式。將BIM模型導入到專用的手持平板設備里,點選放樣點進行放樣,機器便自動用激光將放樣點打出,與此同時機器還可以將現場放樣信息返回到模型里,供管理人員進行校核。
施工管理人員轉型BIM是有極大價值的,但絕大部分施工單位還沒有“靠管理出效益”,“管理”在大部分施工方眼里,主要靠的還是個人魅力或處事藝術,以致“科學管理”“管理技術”不受重視。BIM在施工階段的管理技術價值難以體現,而施工管理人員使用傳統的方式也是能解決相應的問題,融入BIM在不熟悉情況下避免并不能體現很大的價值。所以我們要成為BIMer就要打破這種觀念,從而實現我們的BIM夢。